明代的民间对印刷的应用(中)2014-11-04 发布: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
 

建阳民间印刷

 宋代以来,建阳一直是重要的印刷集中地。到明代,建阳的印刷业仍持续发展。 

 建阳印刷业的发展,得利于这里的自然条件、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。据历史记载,建阳的北洛里和崇政里是有名的产纸地,这里盛产竹子,为造纸提供了丰富的原料。由于造纸业的发达,为印刷业提供了充足的纸张。在附近的崇泰里,有一些制墨作坊,为建阳的印刷业提供足够的墨。其附近又盛产梨木,为刻版提供了优质板材。

 建阳印刷业发展的另一条件,是从唐末、五代以至宋、元的几百年间,这里从未经受过战火,一些文人学者到这里来居住。他们或著作,或讲学,逐渐形成了这里浓厚的文化空气。

明代初期,著名书坊如:勤有堂、尊德书堂、敬善书堂、清江书堂、进德书堂、慎独斋、归仁斋等,历史悠久,刻书时间长。所刻书籍有:皇庆年间余志安勤有堂刻《杜诗》;宣德九年(1434)尊德堂刻《增修附注资治通鉴节要续编》十卷;明弘治五年(1492)建阳进德堂刻印《玉篇》;正德六年(1511杨氏清江书堂刻《新增补相剪灯新话大全》,版式为上图下文,杨氏刻书开创了初期刻印小说图文并举之先河。

 

 
建阳进德堂刻印的《玉篇》


建阳书坊的余仙源刻印《皇明资治通纪》牌记

 

 另外,建阳的书林有堂号姓名可考者约四十八家,主要是余氏、刘氏、叶氏、熊氏等。

 万历以后,建阳书坊刻印小说、故事,百科大全等民间读物日渐增多。书坊主人时常自编自刻,由话本演变成为小说后,又经增补缀编为演义之类的书籍。

 明代建阳印书的特点,除原有经史子集及医学书外,又大量刻印当朝的作品以及戏曲,小说,通俗读物。插图本种类更多。到了明代后期,由于其他地区印刷业的发展,使这里的书籍销量大减,使建阳印刷业有所没落。